在精神病學發(fā)展的進程中,有一些發(fā)現(xiàn)至關重要,甚至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學科的面貌。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Ugo Cerletti發(fā)明的電抽搐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John Cade發(fā)掘了鋰鹽作為精神科藥物的應用價值等等。而在這些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發(fā)現(xiàn)中,大名鼎鼎的“百憂解”(Prozac)無疑牢牢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百憂解,主要成分為氟西汀 (Fluoxetine),是個成功上市的選擇性5-羥色胺 (5-HT) 再吸收抑制劑 (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類抗抑郁藥,其藥物形態(tài)為鹽酸氟西汀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
氟西汀由禮來(Eli Lilly)公司于1972年發(fā)現(xiàn),1987年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抑郁癥,給當時被抑郁癥困擾的患者們帶來了希望。也是從氟西汀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SSRI類抗抑郁藥上市,它們開辟了抑郁癥藥物治療的新篇章,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抗抑郁類處方藥。三十年悄然流逝,越來越多的基于新機制新靶點的抗抑郁藥物登上市場舞臺,但氟西汀在臨床中依然十分常用,它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列出的基本藥物之一,也是基本衛(wèi)生系統(tǒng)必不可少的重要藥品。
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
抗抑郁藥物的研究起源最早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先驅Nathan S。 Kline的工作。Kline是紐約羅克蘭縣羅克蘭醫(yī)院的研究主任(Rockland Hospital in Rockland County,New York),當時結核病肆虐,臨床醫(yī)生們在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病人的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此類藥物對病人有一種神奇的心理影響——它可以使病人表現(xiàn)出“不同尋?!钡目鞓贰蟮酪鹆薑line的注意,他開始進行自己的抑郁癥藥物研究,并與精神分析家Mortimer Ostow在1957年的美國精神病學協(xié)會年會上聯(lián)合發(fā)表了這方面的報告,獲得了當時學術界的認可。大家開始相信,藥物治療也能為抑郁癥患者帶來希望。自此,一種新的藥物類別——抗抑郁藥——誕生了。
早期的抗抑郁藥物多為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這類藥物最早正是由抗結核藥物改造而來,其核心結構為一個七元雜環(huán),兩邊各連接一個苯環(huán)。它可以抑制突觸前膜對去甲腎上腺素(NA)和五羥色胺(5-HT) 的再攝取,增加二者在突觸間隙中的濃度,以延長它們作用于相應受體的時間,從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
三環(huán)類的代表藥物有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塞平、地昔帕明、去甲替林、普羅替林等(圖2)。其中阿米替林對伴失眠的抑郁患者療效較好;丙咪嗪對內(nèi)源性抑郁癥、更年期抑郁癥患者更為理想,對精神病的抑郁癥狀效果較差;而氯丙咪嗪是治療強迫癥的首選藥物,同時也是美國 FDA 批準的治療強迫癥的藥物之一;多塞平則對各類焦慮抑郁狀態(tài)效果較好。
常見的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三環(huán)類藥物雖然被證實具有抗抑郁的效果,但也具有較為明顯的毒副作用。例如,治療安全窗小,有嚴重的心臟毒性,有抗膽堿作用(表現(xiàn)為口干、便秘、視物模糊、嗜睡、體重增加等),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發(fā)毒副作用更小、療效更好的藥物。
生理學發(fā)展指明新方向
藥物的發(fā)展離不開生理學研究的推動。早期分析抑郁癥病人的尸檢樣本時,科學家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自殺死亡的抑郁癥病人后腦中,5-羥色胺(5-HT)和其代謝物 5-羥基-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要比突發(fā)性死亡或心肌梗死病人低得多,這是否意味著人體內(nèi)5-HT水平可能與抑郁癥有關?
1969年,一本名為《神經(jīng)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ervous Tissue, Volume III: Biochemistry and Disease)的書出版,書中詳細介紹了當時中樞神經(jīng)生理學的“最新”知識,詳細闡述了5-HT在人體內(nèi)的合成、儲存、釋放、分解和再攝取的過程,這些過程符合5-HT作為神經(jīng)遞質的標準。同時,藥理學也有證據(jù)證明,與NA相似,5-HT與抑郁癥的病理密切相關。受此啟發(fā),科學家們轉而開始尋找毒性較小的單胺遞質再攝取抑制劑,期望通過特定地抑制5-HT的再攝取來改善抑郁癥狀。
現(xiàn)在我們知道,5-羥色胺(5-HT)也稱作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種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同屬于這個家族的還有多巴胺(Dopamine, 簡稱“DA”)、去甲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簡稱“NE”或“NA”) 等等,這些神經(jīng)遞質都能在神經(jīng)元中合成,并能介導神經(jīng)信號傳遞,因此也與人類的情緒調節(jié)有關。
隨著生物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新藥往往基于已經(jīng)確定的作用靶標,借助于強大的計算機輔助功能,來設計合成有作用的先導化合物。而回到1960年代,在當時生理學水平有限的情況下,科學家們能從抑郁癥病人尸檢樣本分析中,敏銳地觀察到5-HT水平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并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選擇性再攝取抑制劑”的概念,在當時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
何為再攝取抑制劑?
5-HT在突觸前神經(jīng)元細胞中合成,釋放進入突觸間隙,與突觸后神經(jīng)元上的受體家族結合,進而介導神經(jīng)信號傳遞。在此過程中,突觸前神經(jīng)元上的再攝取泵會將一部分游離的5-HT再次攝取,導致5-HT濃度降低。
SSRIs正是通過抑制再攝取泵來發(fā)揮作用,它使得突觸間隙的5-HT濃度升高。相似的作用原理,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可以同時抑制突觸前膜對NA和5-HT的再攝取,不具有選擇性;而氟西汀則只選擇性抑制5-HT的再吸收,并不影響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的生理作用,這也是它的優(yōu)勢之一。
5-HT及SSRIs的作用機制[7]
不如人意的結構改造
1970年,禮來的藥物化學家Bryan Molloy和藥理學家Robert Rathburn開始合作,目的是開發(fā)一種新型抗抑郁藥物,既能夠保留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TCAs)的治療活性,又能夠克服TCAs的心臟毒性和抗膽堿能作用?;谠缙赥CAs研究的基礎,他們采取了藥物誘導的小鼠體溫降低模型對藥物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和其它一些抗組胺類藥物也達到了和TCAs相同的效果。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eborg)的Arvid Carlsson和同事們則觀察到,苯海拉明除了拮抗組胺受體外,還能抑制單胺攝取,后者意味著它在治療抑郁癥方面可能會有效果。
基于上述發(fā)現(xiàn), Molloy對苯海拉明進行結構改造及優(yōu)化,合成了許多類似物。在輪改造時,他們保持了含有N-甲基乙基胺的側鏈不變,將苯海拉明的N,N-二甲基-2-(二苯基甲氧基)-乙胺結構演變?yōu)楸窖趸桨纺负?,設計合成了一系列3-苯氧苯丙氨基化合物,并在Rathbun實驗室對這批新合成的分子進行藥理測試,發(fā)現(xiàn)化合物LY94939 (又稱Nisoxetine,漢譯“尼索西汀”) 具有與TCAs類抗抑郁藥物相同活性。而之后的體外靶點活性測試表明,尼索西汀與地昔帕明一樣,對去甲腎上腺素有再攝取抑制作用,而對5-羥色胺(5-HT)和多巴胺 (DA)的再攝取抑制作用則微弱很多。因此,科學家們繼續(xù)探索,試圖找到可以針對5-HT進行抑制的藥物分子。
然而,這樣的探索并不被看好,甚至受到了多方阻撓。例如,一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研究方面的學術專家,在每季度訪問禮來公司時,都勸他們打消追求單胺攝取選擇性抑制劑的念頭,因為當時其他科學家的觀點是,增強5-HT的再攝取不僅無法治療抑郁癥,反而可能會導致抑郁。但研究團隊沒有放棄,幸虧有禮來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研究委員會顧問Slater的支持,這個項目總算沒有中斷。
氟西?。豪w毫之差
我們必須知道的一個事實是,藥物化學是一門非常精妙的學科,即使只有細微的結構差別,兩個分子的藥效也會有很大區(qū)別。在這個項目中,結構的細微變化也會改變分子對不同神經(jīng)遞質的選擇。
1971年,另一位推動氟西汀誕生的重要人物——David T。 Wong——加入了研究團隊。Wong出生于中國香港,是當時著名的生物化學家,過去的科研經(jīng)歷讓他十分熟悉5-HT對情緒調節(jié)的作用。在他的鼓勵下,研究小組又設計合成了第二批50多個化合物,并將這兩批化合物再次進行篩選,以尋找可能選擇性抑制5-HT再攝取的分子。研究小組對這兩批化合物重新進行了體外5-HT、NA、DA再攝取抑制活性測試,發(fā)現(xiàn)化合物LY82816(氟西汀的草酸鹽形態(tài))對5-HT再攝取表現(xiàn)出了非常好的選擇性。
其實,氟西汀與同一系列的化合物結構差別非常小。下圖(圖4)是這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總結,我們可以看出,3-苯氧苯丙氨基化合物中2個苯環(huán)均無取代時,其對5-HT和NA的再攝取抑制活性 (Ki) 分別為102nM和200nM。而在苯氧基對位引入三氟甲基 (即氟西?。?nbsp;后,對5-HT再攝取抑制活性提高了6倍 (Ki=17nM) 。不僅如此,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氟西汀還具有較強的靶點選擇性,這意味著,氟西汀在抑制5-HT再攝取的同時,不會干擾其他神經(jīng)遞質的正常功能。
改造過程中系列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重建動物模型
誰知,與尼索西汀不同,氟西汀在藥物誘導的小鼠體溫降低模型中竟然沒有顯示出活性!原來,這一時期普遍采用的抗抑郁癥研究的動物模型是建立在早期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的基礎上的,因而特別適用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NA)再攝取類藥物,但對氟西汀卻無法顯示出顯著的體內(nèi)活性。當務之急,研究者需要建立5-HT在體內(nèi)的再攝取抑制模型。
經(jīng)過不斷摸索,Wong等科學家們建立了三種新的模型來評估氟西汀的抗抑郁活性。這三種動物模型分別是,小鼠強迫游泳實驗 (Forced swim test);習得性無助模型 (learning helpless) 和嗅球切除模型 (Olfactory bulbectomy)。在這三種模型中,氟西汀都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效果,最終使大家認可了氟西汀。在此之后,這三種模型得到了廣泛使用。
臨床一波三折
最終,1976年,在動物體內(nèi)的安全性實驗全部完成之后,禮來公司向FDA提交了臨床研究申請,首次對人服用氟西汀進行臨床實驗研究。一期臨床進展非常順利,氟西汀表現(xiàn)出良好的臨床安全性,很快就準備好進入第二階段:尋找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有效性指標。
在當時,禮來公司還有其他更靠前的候選藥物需要考察,加之缺乏精神病學方面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研究人員,氟西汀的臨床二期試驗一度陷入僵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二期臨床一開始只能以一個相對小的規(guī)模進行。然而,不幸的事再次發(fā)生了:在這一批小規(guī)模人群中,氟西汀被發(fā)現(xiàn)無效!
這給整個項目組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好在,研究小組經(jīng)過分析之后,認為試驗失敗可能要歸咎于志愿患者的類型——因為這批患者在先前的治療中對其他抗抑郁療法也沒有反應。大家振作精神,繼續(xù)推進,在另一群抑郁癥患者中重新開始試驗,終于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1981年,氟西汀的臨床III期試驗開始,于1983年順利完成。結果顯示,氟西汀對抑郁癥療效顯著,且副作用輕。這些試驗的臨床結果匯編在100多卷2英寸的活頁夾中,提交給美國FDA,用于申請上市。從次人體給藥,到完成所有的試驗,提交材料,一共花費了七年多的時間。
但是,對氟西汀和研究團隊的考驗還沒有結束。
遭遇藥物搶發(fā)
幾乎同一時間,1982 年,阿斯利康制藥公司(Astra Pharmaceuticals)在歐洲率先推出了治療抑郁癥的藥物齊美利定 (Zimelidine)。無獨有偶,齊美利定也是一種選擇性 5-HT 再攝取抑制劑 (SSRI)。禮來公司失去了個向市場推出SSRI的機會。
然而,齊美利定上市后不久,就曝出會引發(fā)一些罕見的副作用,尤其是引發(fā)類流感綜合征。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阿斯利康立即終止了有關 SSRI 的所有研究。這無疑送給了禮來一線生機。
1983年 10月,禮來公司研發(fā)團隊代表與 FDA 咨詢委員會會面,期望他們能綜合評價氟西汀的臨床研究結果及獲批上市的可能性。兩年后,也就是1985年10月,F(xiàn)DA咨詢委員召開會議,討論氟西汀的上市申請。雖然有人質疑氟西汀可能產(chǎn)生類似于齊美利定引發(fā)的流感樣反應,但咨詢委員會成員認為,兩者結構有明顯區(qū)別,這種特殊的副作用可能是齊美利定特有的,并一致建議批準使用氟西汀治療抑郁癥。
在研究團隊焦急的等待中,1987年 12月29日,F(xiàn)DA 終于批準鹽酸氟西汀上市。1988年1月,禮來公司以商品名“Prozac (百憂解)” 成功推出 5-HT 再攝取抑制劑氟西汀,用于治療抑郁癥(圖4)。研究團隊多年來承受的壓力與質疑,終于在此刻被歡樂代替。
氟西汀療效確切,副反應輕,上市之后廣受歡迎,銷售額連年增長,1988年全球銷售額突破1億美元,1992年突破10億美元大關,成為個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1999年銷售額更是達到26.13億美元,為全球第6暢銷藥品。《財富》雜志 (Fortune magazine) 將氟西汀列為“世紀藥品”之一,2001年專利到期后,專利藥市場銷售額下降明顯,但氟西汀的總處方量未受影響。
氟西汀的一戰(zhàn)成名給各大制藥公司指引了新的方向,一大批公司加入5-HT再攝取抑制劑開發(fā)的行列,資金注入和研究人員的努力使得短短幾年之內(nèi)就有帕羅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西酞普蘭等一系列SSRIs類抗抑郁藥進入市場。給抑郁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