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6-5
中文名稱
雙乙酸鈉
英文名稱
Sodium diacetate
CAS
126-96-5
EINECS 編號
204-814-9
分子式
C4H6NaO4-
MDL 編號
MFCD00137248
分子量
141.08
MOL 文件
126-96-5.mol
更新日期
2025/04/06 20:42:44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二醋酸一鈉二乙酸草鈉鹽
二乙酸鈉(2:1)
雙醋酸一鈉
雙乙酸氫鈉
二甲基苯烷
二乙酸鈉
雙乙酸鈉
雙醋酸氫鈉
英文別名
ACETATE BUFFERACETATE BUFFER, PH 4.5
ACETATE BUFFER, PH 6.0
ACETATE BUFFER REAGENT
ACETATE BUFFER SOLUTION R-455
ACETATE BUFFER SOLUTION TYPE 'C'
ACETATE BUFFER TS
ACETIC ACID - SODIUM ACETATE
BUFFER ACETATE
BUFFER ACETATE, PH 4.00
BUFFER, PH 4.63
BUFFER PH 4.65
BUFFER PH7.20
BUFFER SOLUTION
BUFFER SOLUTION (ACETATE), PH 4.00
BUFFER SOLUTION (ACETATE), PH 4.0-4.5
BUFFER SOLUTION, PH 4.0, ACETATE
BUFFER SOLUTION, PH 4.63
FEMA 3900
SODIUM ACETATE ACETIC ACID
所屬類別
有機原料:有機金屬鹽 所屬類別一
食品添加劑: 防腐殺蟲劑: 防腐劑 所屬類別二
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物理化學性質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
外觀形狀白色結晶粉末或結晶狀固體,帶醋酸氣味,無毒,具有乙酸氣味。雙乙酸鈉(126-96-5)除具有優(yōu)良的防霉、防腐、保鮮功效,還可以增強食欲,促進飼料的轉化吸收,提高飼料中的蛋白質的利用率。廣泛用于防霉劑、防腐劑、調味劑,消毒劑和PH調節(jié)劑。
外觀性狀白色結晶。帶醋酸氣味。易吸濕。極易溶于水(1g/m1),放出42.25%醋酸。10%水溶液的Ph值4.5~5.0。加熱至150℃以上分解??扇?。
對耐熱菌馬鈴薯桿菌(Bacillus mesentericus)、枯草桿菌(B.Subtitis)的孢子及霉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對耐熱菌馬鈴薯桿菌(Bacillus mesentericus)、枯草桿菌(B.Subtitis)的孢子及霉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熔點323-329 °C(lit.)
密度1.01 g/mL at 20 °C
蒸氣壓0Pa at 25℃
FEMA3900
閃點40°C (104°F)
儲存條件2-8°C
酸度系數(shù)(pKa)4.756[at 20 ℃]
形態(tài)solid
顏色透明無色
PH值7.0±0.05 (25℃)
氣味 (Odor)at 100.00?%. bland
生物來源synthetic
水溶解性soluble H2O [MER06]; slightly soluble alcohol; insoluble ether [HAW93]
Merck13,8681
BRN3786729
InChIKeyBHZOKUMUHVTPBX-UHFFFAOYSA-M
LogP-3.72
CAS 數(shù)據庫126-96-5(CAS DataBase Reference)
安全數(shù)據
警示詞危險
危險性描述H318
危險品標志C
危險類別碼R35
危險品運輸編號UN 2790 8/PG 2
WGK Germany1
RTECS號AJ4375000
海關編碼29152910
毒害物質數(shù)據126-96-5(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應用領域
用途一
是一種新型食品及飼料防霉防腐劑、酸味劑和改良劑,在工業(yè)領域用作螯合劑、勻化劑和媒化劑等用途二
用作防腐劑,我國規(guī)定可用于谷物和即食豆制食品,最大使用量為1g/kg。還可作為飼料添加劑螯合劑。用途三
作防腐劑,我國規(guī)定可用于谷物和即食豆制食品,最大使用量為lg/kg。還可作為飼料添加劑和螯合劑。用途四
防腐劑;防霉劑;酸度調節(jié)劑:螯合劑。用途五
雙乙酸鈉是一種多功能的食用化學品。主要用作食品和飼料工業(yè)的防腐劑、防霉劑、螯合劑、調味劑、PH調節(jié)劑、肉制品的保存劑,也是復合型防霉劑的主要配料。參考質量標準二
FAO/WHO,1992▼
▲
游離醋酸含量
39.0%~41.0%
醋酸鈉含量
58.0%~60.0%
水分(GT-32)
≤2%
Ph值(10%溶液)
4.5~5.0
甲酸及易氧化雜質
<痕量
醛類
<痕量
砷(以As計,GT-3,試樣液1g/35m1)
≤3mg/kg
重金屬(以Pb 計,GT-16,試樣液2g/25m1)
≤10mg/kg
參考質量標準一
FAO/WHO,1977▼
▲
游離醋酸含量/%
39.0~41.0
醋酸鈉含量/%
58.0~60.0
水分/%
≤2
甲酸及易氧化雜質
<痕量
醛類
<痕量
重金屬(以Pb計)/%
≤0.001
砷(以As計)
%≤0.0003
制備方法
方法一
乙酸與碳酸鈉反應將碳酸鈉5.3g(0.05mo1)和水2mL加入反應瓶,攪拌升溫至40℃開始緩慢滴加冰醋酸12.0g(0.2mo1)。滴完后在80℃反應4h,冷卻結晶,過濾;濾液再濃縮結晶,合并兩次白色晶體物,烘干得產品13.6g,收率95.8%。
乙酸一乙酐與碳酸鈉反應
將9.2g碳酸鈉加入8.4mI。的醋酐,均勻潤濕后分批加入13mL醋酸。攪拌一定時間后,經靜置、干燥得產品24.6g。
也可將碳酸鈉5.3g(0.05m01)和3mL水投入反應瓶,攪拌混合升溫至40%,開始交錯滴加冰醋酸6.0g(0.1mo1)和醋酐5.1g(0.05m01),滴完繼續(xù)在70℃反應3h。冷卻至室溫,結晶過濾,濾液濃縮再結晶。合并兩次晶體,烘干得產物13.7g,收率96.5%。
乙酸與乙酸鈉氣相反應
以氮氣或四氯化碳為流動介質,將醋酸鈉和醋酸按化學計量在流化床反應器中、20~200℃下反應制得雙乙酸鈉。此法生產能力大,但條件控制嚴格,廢氣中的酸必須回收。
乙酸與乙酸鈉在45%的乙醇中反應
將8.2g(0.1mo1)醋酸鈉加入5mL50%的乙醇。攪拌均勻后加熱至60℃,開始滴加6.0g(0.1mo1)醋酸鈉,繼續(xù)在60~80℃攪拌反應4h。然后冷卻至室溫,靜置結晶,過濾得白色晶體物,濾液濃縮后再結晶,烘干得雙乙酸鈉13.3g,收率93.7%。
方法二
由醋酸與等摩爾碳酸鈉中和后,濃縮、精制、結晶而得。方法三
(1)乙酸與碳酸鈉反應。將碳酸鈉5.3g(0.05mol)和水2mL加入反應瓶,攪拌升溫至40℃,開始緩慢滴加冰醋酸12.0g(0.2mol)。滴完后在80℃下反應4h,冷卻結晶、過濾。濾液再濃縮結晶,合并兩次白色晶體物,烘干得產品13.6g,收率95.8%。(2)乙酸-乙酐與碳酸鈉反應。將9.2g碳酸鈉加入8.4mL得醋酐,均勻潤濕后分批加入13mL醋酸。攪拌一定時間后,經靜置、干燥得產品24.6g。
還可將碳酸鈉5.3g(0.05mol)和3mL水投入反應瓶,攪拌混合升溫至40℃,開始交錯滴加冰醋酸6.0g(0.1mol)和醋酐5.1g(0.05mol),滴完繼續(xù)再70℃反應3h。冷卻至室溫,結晶過濾,濾液濃縮再結晶。合并兩次晶體,烘干得產物13.7g,收率96.5%。
(3)乙酸與乙酸鈉氣相反應。以氮氣或四氯化碳為流動介質,將醋酸鈉和醋酸按化學式計量在硫化床反應器中,20-200℃下反應制得雙乙酸鈉。此法生產能力大,但條件控制嚴格,廢氣中得酸必須回收。(4)乙酸與乙酸鈉在45%的乙醇中反應。將8.2g(0.1mol)醋酸鈉加入5mL50%的乙醇。攪拌均勻后加熱至60℃。開始滴加6.0g(0.1mol)醋酸鈉,繼續(xù)在60-80℃下攪拌反應4h。然后冷卻至室溫,靜置結晶,過濾得白色晶體物,濾液濃縮后再結晶,烘干得雙乙酸鈉13.3g,收率93.7%。
常見問題列表
乙酸鈉和乙酸的分子化合物
雙乙酸鈉是乙酸鈉和乙酸的分子化合物,簡稱SDA,又稱雙乙酸氫鈉、二醋酸一鈉,日本也稱為固體醋酸。外觀為白色晶 體粉末,具有吸濕性及略有乙酸氣味。可燃,易溶于水和乙醇。毒性很低,小鼠口服LD50為3.31g/kg,大鼠口服LD50為 4.96g/kg,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ADI)為0~15mg/kg。雙乙酸鈉在生物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為水和CO2,不會殘留在人 體內,對人畜、生態(tài)環(huán)境沒有破壞作用或副作用。由于它安全、無毒、無殘留、無致癌、無致畸變, 被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 公認為“O”毒性物質,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批準為食品、谷物、飼料的防霉、防腐保鮮劑。
雙乙酸鈉用于糧食谷物、食品和飼料防霉具有高效抑霉效果,尤其對黃曲霉素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它通過滲透于微 生物細胞壁,干擾細胞內各種酶體系的生長,可以高效抑制常見的黃曲霉菌、黑曲霉菌、毒霉菌、繩狀青霉菌、灰綠曲霉菌、白曲霉菌等十余種霉菌素和大腸桿菌、利斯特菌、革蘭氏陰性菌等細菌發(fā)生、滋長和蔓延,其抑霉效果優(yōu)于防霉 劑丙酸鈣。國外已大量用于糧食谷物、食品和飼料的防霉保鮮,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我國雙乙酸鈉是一種新型的多 功能綠色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于糧食、食品的防霉、防腐、保鮮、調味和改善營養(yǎng)價值,此外還廣泛用于烘烤食品、調 味品、醬菜、雪菜、榨菜、肉食品、果汁飲料等加工食品之中,是目前替代山梨酸\山梨酸鉀、苯甲酸\苯甲酸鈉、丙酸 鈣、丙酸鈉、對羚基苯甲酸丁脂、富馬酸二甲酯等防腐劑的理想產品。
雙乙酸鈉需要密封保存在40攝氏度以下的陰涼處,防曬,防潮。
性狀
白色吸濕性結晶狀固體,溶于水,又能溶于油脂。無臭或略帶酸味。加熱至150℃以上分解,可燃。1g本品可溶于約1mL水中。10%溶液的pH為4.5~5.0。防腐、防霉的作用機理
雙乙酸鈉的防腐、防霉作用來源于乙酸,乙酸分子與類脂化合物的相溶性較好,乙酸可透過細胞壁(未離解的乙酸比離子化的乙酸能更有效地滲透霉菌組織的細胞壁),使細胞內蛋白質變性,從而起到殺菌的效果。雙乙酸鈉主要是通過有效地滲透霉菌的細胞壁而干擾酶的相互作用,抑制了霉菌的產生,從而達到高效防霉、防腐的功能。雙乙酸鈉從化學分子結構上講,是有短氫鍵結合的雙分子鹽,并含有可釋放的40%的游離乙酸分子,在水溶液中呈酸性,釋放出的乙酸能滲入霉菌組織的細胞壁,干擾細胞內各種酶的體系而產生作用,使細胞內蛋白質變性、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從而起到抗菌作用。但它對食品中所需要的乳酸菌、面包酵母幾乎不起什么作用,能保護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這種特性使得雙乙酸鈉被列為一種很不尋常的食品添加劑。
雙乙酸鈉對菌類(包括真菌、霉菌、細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其分子內的單分子乙酸可以降低物質的pH值,并且與酯化合物相溶性較好,因而可以透過細胞壁,有效地滲透進入菌類組織的細胞中,干擾細胞間酶的相互作用,促使菌體蛋白質的變性,且改變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達到菌體脫水死亡目的,起到抗菌防腐的作用。由于SDA是霉菌和細菌的高效抑制劑,尤其是對黃曲霉毒素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高效抑制人類食用的肉類、蔬菜、水果、玉米、麥類、花生、谷物、豆類、面包及其它農產品常見的10余種霉菌素(孢子)和4種細菌核素的發(fā)生、滋長和蔓延。
用途
1.雙乙酸鈉是一種多功能的食用化學品。主要用作食品和飼料工業(yè)的防腐劑、防霉劑、螯合劑、調味劑、PH調節(jié)劑、肉制品的保存劑,也是復合型防霉劑的主要配料
2.本品可與其他調味劑、甜味劑混合使用。用作食品的酸味劑,也可作為防霉劑及食品品質改良劑。廣泛用于食品、飼料、谷物及青貯飼料的防霉添加劑(主要起防霉保鮮、提高營養(yǎng)價值作用)。印染業(yè)中用作酸化劑、勻化劑、緩沖劑、多價螯合劑、防銹劑及面包的防霉劑。含量分析
醋酸鈉含量取試樣0.5g(準確至1mg),溶于50ml冰醋酸中。用0.1mo1/L過氯酸滴定,以電勢法測定終點。每ml0.1mol/L過氯酸相當于醋酸鈉(CH3COONa)8.203mg。游離醋酸精確稱取試樣約4g,溶于50m1水中,加酚酞試液(TS-167)數(shù)滴,用1mol/L氫氧化鈉滴定,每mL1mol/L氫氧化鈉相當于醋酸(CH3COOH)60.05mg。
毒性
ADI 0~15mg/kg(FAO/WHO,2001)。LD50 4.968g/kg(大鼠,經口)
GRAS(FDA,§184.1754,2000)。
使用限量
GB 2760~96(g/kg):谷物和豆制素食品、油炸薯片,1g/kg;膨化食品、調味料、復合調味料,10.0g/kg。FDA,§184.1785(1994,%):焙烤制品,0.4;各種油脂、肉制品、軟糖,0.1;調味汁0.25;小吃食品和湯料0.05。
EEC:規(guī)定可用于面包、成型脆片。
食品添加劑最大允許使用量最大允許殘留量標準
▼
▲
添加劑中文名稱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添加劑功能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雙乙酸鈉
油炸小食品(僅限油炸薯片)
防腐劑
1.0
雙乙酸鈉
復合調味料
防腐劑
10.0
雙乙酸鈉
調味品
防腐劑
2.5
雙乙酸鈉
熟肉制品
防腐劑
3.0
雙乙酸鈉
預制肉制品
防腐劑
3.0
雙乙酸鈉
糕點
防腐劑
4.0
雙乙酸鈉
大米
防腐劑
0.2
殘留量≤30mg/kg
雙乙酸鈉
原糧
防腐劑
1.0
雙乙酸鈉
豆干再制品
防腐劑
1.0
雙乙酸鈉
豆干類
防腐劑
1.0
雙乙酸鈉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
防腐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