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
惡唑酰草胺(Metamifop)是由韓國化工技術研究院開發(fā)的芳氧苯氧丙酸酯類除草劑,與大多數(shù)此類除草劑不同的是,惡唑酰草胺對水稻安全,可有效防除水稻田主要雜草,如稗草、馬唐、千金子和牛筋草,可用于直播和移栽水稻田除草。惡唑酰草胺低毒,對環(huán)境安全,有廣泛的可混性,并有望用于其他作物和草坪除草,是一個很有發(fā)展前景的除草劑。
作用特點[2]
該藥為芳氧苯氧酸酯類(AOPP)除草劑,能抑制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酶),促進植物脂肪酸合成。即作為種乙酰輔酶A羧化酶抑制劑用于水稻田莖葉處理,防除馬唐、稗草、千金子等多種禾本科雜草。該藥經(jīng)莖葉吸收,通過維管束傳導至生長點,達到除草效果。推薦劑量下使用,對水稻安全制劑:10%乳油,10%可濕性粉劑。
安全性[3]
田間觀察結(jié)果表明, 10% 惡唑酰草胺有效成分含量 120g/hm 2 處理、 150 g/hm 2 處理、 180 g/hm 2 處理、 300 g/hm 2 處理,秧苗均有落黃現(xiàn)象,并且隨著用量上升,落黃有加重趨勢,用量大的處理秧苗生長略有停滯,但后期能恢復,對水稻產(chǎn)量無明顯影響。
水稻田惡性禾草中毒癥狀[3]
經(jīng)田間觀察表明,隨著 10% 惡唑酰草胺乳油用量的上升,雜草中毒癥狀越來越明顯,低齡雜草中毒完全枯萎;大齡馬唐、牛筋草葉色失綠、呈紫色,節(jié)間亦發(fā)黑,有縊束狀,莖基部變色較深。 10% 氰氟草酯乳油處理及其與 2.5% 稻杰油懸浮劑混用處理區(qū)的雜草整體中毒程度輕于 10% 惡唑酰草胺乳油處理區(qū)。
防效[3]
蘇州富美實公司生產(chǎn)的 10% 惡唑酰草胺乳油是內(nèi)吸性傳導型莖葉處理除草劑,傳導速度快,藥后 3 d 雜草就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中毒癥狀,后期雜草死亡較為徹底;殺草譜相對較廣,對不同的雜草敏感性有一定的差異,千金子 > 馬唐 > 牛筋草,對水稻直播田的千金子有較優(yōu)的防除效果,且對旱生的雜草馬唐、牛筋草等亦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明顯優(yōu)于生產(chǎn)上的同類除草劑,是直播田中惡性禾本科的優(yōu)異莖葉除草劑。
藥后 40 d ,對千金子防效,10% 惡唑酰草胺乳油與 10%氰氟草酯乳油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在 95% 以上,各處理間差異不明顯,但極顯著優(yōu)于人工除草;對馬唐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10% 惡唑酰草胺乳油仍具有較優(yōu)的防效,在 95%以上,處理間差異不明顯,顯著優(yōu)于 10% 氰氟草酯乳油及其與 2.5% 稻杰油懸浮劑的復配劑的防效。對牛筋草防效, 10%惡唑酰草胺乳油總體防效低于對千金子、馬唐的效果,株防效在 87.42%~97.12% ,鮮重防效 89.13%~98.21% ,而 10% 氰氟草酯乳油及其與 2.5% 稻杰油懸浮劑的復配劑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在 85% 以下,效果一般,各處理的藥效均隨著用藥量的增加而上升。
試驗結(jié)果表明, 10% 惡唑酰草胺乳油殺草譜廣,對馬唐、牛筋草、千金子等難防抗性較強禾本科雜草防效好,在90% 以上;安全性高,藥后 3 d 秧苗雖有落黃現(xiàn)象,但后期能恢復,對水稻產(chǎn)量無影響;適應范圍廣,任何稻作方式都能用,特別是對蓋草、不蓋種(不包衣)套播田尤其適用,且對水稻有增產(chǎn)作用。由此表明, 10% 惡唑酰草胺乳油在江蘇省水稻田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注意事項[2]
①每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安全間隔期90天②正常使用技術條件下對后茬作物安全。③該藥必須在禾本科雜草齊苗后施藥,在馬唐、稗草、千金子3~4葉期均可使用,盡量避免過早或過晚施藥;每畝兌水30~45千克均勻噴霧,確保噴勻噴透。隨著草齡、密度增大,適當增加用水量。④施藥前排干田水,均勻噴霧,藥后1天復水,保持水層1周。⑤避免藥液飄移到鄰近的禾本科作物田。⑥該藥嚴禁加洗衣粉等助劑。⑦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有毒,遠離水產(chǎn)養(yǎng)殖區(qū)施藥。魚或蝦蟹套養(yǎng)的稻田禁用,施藥后的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體。藥后及時徹底清洗藥械,廢棄物切勿污染水源或水體。廢棄物應妥善處理,不可留作他用,也不可隨意丟棄。⑧對赤眼蜂高風險,對鳥類中毒,施藥時需注意保護天敵生物。⑨禁止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接觸該藥。
參考文獻
[1]羅婧,施海燕,彭文濤,王鳴華.惡唑酰草胺及其代謝物的殘留分析方法[J].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6(01):187-191.
[2]劉新,鄒華嬌編著,農(nóng)藥安全使用技術,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9,第185頁
[3]顧常美,楊愛國,吳扣蘭.10%惡唑酰草胺乳油防除水稻直播田惡性禾草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1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