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又稱作生大黃、熟大黃、生將軍、生錦紋、酒軍、黃良、川軍,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qū)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黃是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及根供藥用。栽培種主要為掌葉大黃,次為唐古特大黃和藥用大黃。中國用大黃于醫(yī)藥有悠久歷史,西漢初已成批運銷歐洲。為中國主要出口藥材之一。
1.掌葉大黃 又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大,有粗壯的肉質(zhì)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ㄐ虼髨A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guān)節(jié)?;ㄗ霞t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ㄆ?-7月,果期7-8月。
2.唐古特大黃 唐古特大黃,又名:雞爪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莖無毛或有毛。根生葉略呈圓形或?qū)捫男?,直?0~70厘米,3~7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再作羽狀淺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莖生葉較小,柄亦較短。圓錐花序大形,幼時多呈濃紫色,亦有綠白色者,分枝緊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較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ㄆ?~7月。果期7~9月。
本種與掌葉大黃極相似,主要區(qū)別為:葉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狹線形,裂片窄長?;ㄐ蚍种o密,向上直,緊貼干莖。
3.藥用大黃 又名:南大黃。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莖直立,疏被短柔毛,節(jié)處較密。根生葉有長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厘米,掌狀淺裂,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先端銳尖,基部心形,主脈通常5條,基出,上面無毛,或近州'脈處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柄亦短;葉鞘簡狀,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圓錐花序,大形,分枝開展,花小,徑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綠色或黃白色,2輪,內(nèi)輪者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邊緣不甚整齊,外輪者稍短??;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長約8~10毫米,寬約6~9毫米,頂端下凹,紅色。花果期6~7月。
大黃含有蒽類衍生物、苷類化合物、鞣質(zhì)類、有機酸類、揮發(fā)油類等。
1. 蒽類衍生物分為:⑴ 游離蒽醌衍生物,如蘆薈大黃素、土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異大黃素、蟲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黃素甲醚、大黃酸;⑵ 結(jié)合蒽醌化合物,有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的單和雙葡萄糖甙;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單糖甙;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黃二蒽酮、掌葉二蒽酮以及與糖結(jié)合的甙如番瀉甙A、B、C、D、E、F等。
2. 苷類化合物:土大黃甙、3,5,4’-三羥基芪烯一4’-O-β-D-(6’-O-沒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羥基茋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
3.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copy 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決明松。
4. 鞣質(zhì)類:沒食子酰葡萄糖、d-兒茶素、沒食子酸、大黃四聚素等。大黃四聚苯經(jīng)水解,得沒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黃明(rheosmin)。此外合有樹脂。
尚含有有機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異丁烯二酸、檸檬酸、延胡紊酸等。
大黃中還含有揮發(fā)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
大黃是中醫(yī)常用的通便瀉火藥物,“藥性峻利”,“性大苦大寒”。其根部用作瀉藥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不論是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或是中世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歐洲的藥方中均有提及。 大黃能夠令口腔和鼻腔的黏膜具有收斂作用。大黃的根和莖含豐富的蒽醌類化合物,例如: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及大黃酸等。這些化合物部分有輕瀉的作用。
于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須根,刮去外皮切塊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