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2是唯一含有金屬元素(鈷)的維生素,因此又名鈷胺素,其結構復雜并且分子量巨大,它不是單一一種物質,而是幾種結構和活性相似的復雜有機化合物,其家族成員主要包括氰鈷胺、羥鈷胺、甲鈷胺和腺苷鈷胺,能夠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生化反應,其中甲鈷胺和腺苷鈷胺可以不經過肝臟代謝,也不需要生物轉化,直接被人體利用,是維生素B12的兩種活性輔酶形式,氰鈷胺和羥鈷胺則需要經過細胞器的轉化才能被人體利用。
作用機制
甲鈷胺對神經組織具有良好的傳遞性,可促進葉酸利用與核酸代謝,并可促進核酸和蛋白質合成,刺激軸突再生,抑制神經退變,修復受損的神經組織,營養(yǎng)神經細胞,是周圍神經病變的首選治療藥物。此外,甲鈷胺還可促進骨髓中核酸的合成以及紅細胞的成熟和分裂,增加紅細胞的產生,可迅速恢復因B12缺乏而降低的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值,改善貧血血像,可用于治療因缺乏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副作用
甲鈷胺的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口服制劑偶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以及皮疹等過敏反應,注射劑可見皮疹、頭痛、發(fā)燒感、出汗、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結等不良反應,并可引起血壓下降與呼吸困難等嚴重不良反應。甲鈷胺口服制劑不良反應較輕,一般可耐受,如果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應及時停藥,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中止用藥,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最后,甲鈷胺可加速核酸降解,升高血尿酸,尤其是痛風患者,可增加痛風發(fā)作的風險。使用甲鈷胺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可能增加低鉀血癥、血小板增多癥和猝死的風險。如果不恰當使用甲鈷胺治療時間超過3個月,可能導致不可逆性神經損傷。從事與汞及其化合物相關的工作人員不宜長期大量服用甲鈷胺,這是因為甲鈷胺與汞可在人體內形成甲基汞,造成人體多器官損傷,服用甲鈷胺1個月以上無效,則無需繼續(x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