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離子水、超純水和蒸餾水是實驗室不可缺少的溶劑之一,但三者除了制造方法不一樣,成分上有什么不一樣?純度哪個更高?在實驗室泡面的話到底用哪個更好呢?當然這只是腦洞大開的玩笑啦,話說回來,沒在實驗室泡過方便面的實驗員不是好吃貨!
先來了解幾種水的定義:
去離子水:顧名思義就是去掉了水中的除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外的其他由電解質溶于水中電離所產生的全部離子。即去掉溶于水中的電解質物質。主要通過RO膜和混床樹脂來把水中的離子除掉,常用制水儀有MilliporeElix,但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機物,比如熱源,所以去離子水一般不能用作注射用水;
由于電解質溶于水中電離所產生的離子能增大水的導電能力,去離子水純度自然用電導率來衡量。去離子水基本用離子交換法制得。但去離子水中可以含有不能電離的非電解質,如乙醇等。
純水:純水就是去掉了水中的全部電解質與非電解質,也可以說是去掉了水中的全部非水物質。基本都用反滲透法制得。由于在反滲透預處理中絕大多數都先用活性碳去除了部分非電解質,并且電導率非常容易測量,所以純水純度往往也用電導率衡量。但如果要獲得極高純度的高純水,還是需通過去除電解質的混床、EDI方法。
超純水:既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又將水中不離解的膠體物質、氣體及有機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電阻率大于18MΩ*cm,或接近18.3MΩ*cm極限值。
這種水中除了水分子(H20)外,幾乎沒有什么雜質,更沒有細菌、病毒、含氯二惡英等有機物,當然也沒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一般不可直接飲用,對身體有害,會析出人體中很多離子。通常實驗室中常用NANOpure或Milli-Q制備,制水源一般為去離子水或者RO水。
蒸餾水: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fā)度的差別,使H2O汽化并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分離而得的水,能去除自來水內大部分的污染物,但揮發(fā)性的雜質無法去除,如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機物。新鮮的蒸餾水是無菌的,但儲存后細菌易繁殖。
按照純度級別高低順序是:超純水、去離子水、純水(RO水)、蒸餾水。
超純水在實驗室比較常用,大家可能都容易理解,咱們暫且不論了,以下重點討論去離子水和蒸餾水。
通俗的說,去離子水和蒸餾水是兩類水,而不是兩種水。普遍來說蒸餾水的離子比去離子水高,去離子去過不經過紫外消毒或者濾膜的話,可能會帶點微生物,看具體工藝。這兩種針對的要求不同可以改,看你具體要求了。比如藥廠生產的話,就要用到純化水和注射用水,芯片廠用18兆歐水之類的。
去離子水是用離子交換樹脂來去除水中的大量的陰陽離子,但是不能去除所有的離子。
而蒸餾水,是蒸汽遇冷凝結的,所以基本不含離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除外),所以蒸餾水的純度要比去離子水的高,你測電導率就可以知道蒸餾水的電導率要低。
一般分析的時候使用蒸餾水,而工廠生產是使用去離子水。
這兩種水的其他不同都是由制備方法不同所導致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制備方法不同。各方法做出來的水的純度都會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而提高。純化任務要考慮的是原混合物的具體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純化方法。 所以,要比較的話,必須指明從什么水開始,經過幾次蒸餾或幾級滲透膜。而且膜也有很多種類。膜分離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fā)展中。用不同的膜除的是不同的東西,會為了除很冷門的物質而開發(fā)很冷門的膜。細菌就可以通過過膜而除去,并不一定非要紫外。純化不是向水中添加指定的物質,而是從水中除去指定的物質,所以成份有什么不一樣,也跟你拿什么水去純化有關。拿池塘水和自來水的結果當然就不一樣。
實驗室的去離子水是拿一次蒸餾水來純化的。而一次蒸餾水是拿自來水開始蒸的。所以一級比一級純吧。但要具體準確的說,也很難。要去了解自來水廠的出水標準,知道里面至少有什么物質、至多含多少,一次蒸餾后各成份怎么變,MilliQ的柱子材料……
電導率只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標準,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導電的麻煩雜質很多例如乙醇。舉個抬扛的例了:含乙醇足夠多的的氯化鈉水溶液電導率也能達到18 M Omega cm-1之低。除非你定義“離子越少越純”,那確實是電導率越低越純,那去離子水更純因為人家就是去的離子,不是別的。
簡單地說,去離子水是把水中的鈉、鎂、鈣、鋅、鐵等離子去掉??纯吹V泉水的包裝,肯定能看到這些離子的含量。把這些離子除去,對做研究來說,實驗結果就精確科學得多。對日常生活來說,水由“硬水”變成“軟水”,洗衣服的時候不起泡沫的問題得到解決,而且燒水的水壺也不會結垢,據說患結石的概率也會減少。在家庭里,往往是通過直飲水的離子柱產生離子水。一般都有一根柱子來出去細菌。
蒸餾水是要把水煮沸,水蒸氣在鍋蓋受冷變回水滴,把這些水滴收集起來就是蒸餾水了。
簡單總結就是,去離子水可以用蒸餾水代替,蒸餾水的等級高于去離子水,但要用蒸餾水的不能用去離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