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40-58-2
中文名稱
肌酸酶
英文名稱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
CAS
37340-58-2
更新日期
2025/01/23 08:45:40
37340-58-2 結構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肌酸酶肌氨酸酶
肌酸脫水酶
肌酸酶/氨酸酶
肌酸脒基水解酶
肌氨酸酶/CRH
肌酸酶(CRH)
肌酸酶/肌氨酸酶
肌酸酶/肌氨酸酶/CRH
肌酸脒基水解酶(CR-T)
英文別名
EC 3.5.3.3CREATINASE
CRH,Creatinase
Creatinase/Aminidase
Creatine amidohydrolase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
Creatine amidohydrolase cr-t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CRH)
creatinase from pseudomonas sp.
Creatinase recombinant, lyophil.
所屬類別
生物化工:常見氨基酸及蛋白質類物理化學性質
儲存條件2-8°C
形態(tài)lyophilized powder
顏色white
生物來源bacterial (Actinobacillus spp.)
Specific Activity10-15units/mg protein
EPA化學物質信息Creatinase (37340-58-2)
常見問題列表
概述
人類血清中的肌酸酐濃度,是反應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人們提出了用酶法代替化學測定。由于酶促反應專一性強,能大大提高測定結果的可靠性,是肌酸酐測定的發(fā)展方向。酶促檢測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肌酸酐酶(Creatininase,EC 3.5.2.10)、肌酸酶(Creatinase,EC 3.5.3.3)和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 Oxidase,EC 1.5.3.1)等,對肌酸酐進行一系列轉化,使其生成甲醛、甘氨酸、尿素與H2O2,通過測定所產生的H2O2的含量,可確定樣品中肌酸酐的濃度。肌酸酶能夠水解肌酸,生成肌氨酸和尿素,在酶法測定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簡介
中文名:肌酸酶英文名:Creatinase
酶分類E C:3.5.3.3
酶等電點:PI 4.80
分子量:84500
最適PH:6.50
最適溫度:35℃
Km值:46.50 mmol/L
Vmax: 8.20μmol/min
制備
研究分離到了一株能產生肌酸酶的菌株,將其改造為基因工程菌,并對其發(fā)酵產酶條件及酶的主要特性進行了研究。從發(fā)酵液中分離提取獲得純品。生理作用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動物的心臟、肌肉以及腦等組織的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是一個與細胞內能量運轉、肌肉收縮、ATP再生有直接關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與ATP之間的轉磷?;磻?。醫(yī)學應用
早期診斷常見的神經科感染性疾病--急性病毒性腦炎。其嚴重的危害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發(fā)病之后經及時的治療,雖然有病人被挽救了生命,但遺留有神經和精神功能缺損,為了使急性病毒性腦炎的病人在其發(fā)病之后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早期診斷至關重要,血清肌酸酶腦型同工酶存在于腦部神經組織的細胞內,腦內神經組織受到破壞后釋放到血液中去,檢查血清中肌酸酶腦型同工酶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反映急性病毒性腦炎腦內神經組織破壞及其破壞的程度,可以作為早期診斷急性病毒性腦炎的手段之一。藥理
肌酸酶腦型同工酶(CK-BB)是肌酸激酶(CK)的腦型同工酶,它存在于中樞神經組織中,分布相當均勻。經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CK-BB僅存在于神經膠質細胞中,近年來科學家證實CK-BB也存在于神經原胞體及其樹突、軸突中,系一種可溶性的胞漿蛋白,它極易擴散入血、腦脊液中,它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細胞內ATP水平,并與碳水化合物代謝與離子通道細胞膜的轉運有關。當腦組織受到損傷后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細胞水腫、壞死時此酶將大量釋放入血,所以血中CK-BB的變化可以間接反應腦組織是否受損及其受損的程度。對CK-BB連續(xù)動態(tài)的測定,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及預后有著重要意義。對血清中CK-BB的測定在急性腦血管病、急性缺氧性腦病、腦外傷等已有臨床報告,但是對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血清CK-BB的研究國內未見報道。本研究顯示急性病毒性腦炎的病例與正常對照組相比CK-BB顯示明顯的增高(P< 0.05),這一結論與急性腦血管病、急性缺氧性腦病、腦外傷報道相一致,在急性病毒性腦炎的病人中檢測CK-BB可作為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診斷依據(jù)之一。藥動力學
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發(fā)病第3天CK-BB活性高于第一天和第七天,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急性病毒性腦炎病人,在發(fā)病后第三天病人的血清中CK-BB最高,可作為早期診斷急性病毒性腦炎的指標之一,但是這種增高與病情有關,數(shù)據(jù)還顯示病情穩(wěn)定的病人第三天的這種增高是穩(wěn)定的,在以后的幾天中變化不明顯(P> 0.05),若病人的病情發(fā)展,腦組織損傷加重,酶的釋放就多,血清中CK-BB將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而明顯的增高(P<0.05),這說明CK-BB是觀察急性病毒性腦炎病情發(fā)展變化的指標之一,這在臨床觀察中也得到證實,50例急性病毒性腦炎中其中有8例(16%)病人雖經積極治療血清中CK-BB持續(xù)增高最后死亡,說明CK-BB是觀察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參考文獻
[1]智強. 煙草節(jié)桿菌02181肌酸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2]智強,李淑慧,高利宏,李鵬,周玉,易維京,王源,胡川閩. 利用簡并PCR克隆煙草節(jié)桿菌02181肌酸酶基因[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12:1221-1223.
[3]戴俊,康振,張琳培,陳堅,堵國成. 煙草節(jié)桿菌肌酸酶的高效異源表達與應用分析[J].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6,05:465-470.
[4]王園園,馬曉航,賈小明,趙更峰. 副球菌WB1菌株肌酸酶的研究[J]. 微生物學報,2004,01:83-87.
[5]米景龍,于法彥,張霞. 急性病毒性腦炎血清肌酸酶腦型同工酶(CK-BB)的動態(tài)變化[J].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04:282-284.